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 Internet Explorer 或使用 Google Chrome 浏览器。
如果您在使用双核浏览器,请切换到 高速 / 极速 / 神速 核心。

有关商业模式的几点思考

当前位置:首页 > 丰华报详情 >
2017-11-14
点击
       规范的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我没见到,但我的理解是:企业根据资源与市场实际设计的战略、流程、运营方式,也就是企业主观的营利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兼顾社会与企业利益、具备核心竞争力、着眼未来的商业模式。讨论商业模式,离不开企业的人、企业战略、工作流程以及市场、差异化产品、定价、培训、信息、财务、销售、客服、企业美誉、品牌打造、社会责任、创新发展等诸要素。商业模式涉及甚多,我不揣浅陋,笼统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企业员工是第一企业生命要素。人是企业的最大财富而不是成本,那种视员工为成本的观点是片面的。尊重员工个体特点是企业生命活力的体现。个性化的员工做个性化的事业,个性化的员工有主见、有激情、有作为,更能激活一个集体,更能对外树立企业形象。重视挖掘并正确引导员工的个性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价值远胜于央视黄金时间广告――员工是企业最好的广告,善待每一位员工就是善待企业。如此,个性化的人才会源源不断来到企业,有了“如狼似虎”的济济人才,企业不做强都难(内涵增长胜于外延扩张)。作为利益主体,员工价值应在收入、个人发展路径设置、员工培训、社会地位等方面得到体现,使员工真正觉得自己是企业主人而非雇员或打工者。只有员工因企业而骄傲,员工才真正把这种自信与热诚,通过一言一行自然地传达给客户,在客户周围形成善意的磁场,让客户体验到友善、关爱、豁达、真诚,然后企业才真正实现良性发展。离开对人的信任与真诚,谈其他都是痴人说梦。
    二、差异化的产品是商业模式的第二要素。差异化的产品源自差异化的思维、前沿的技术以及品牌意识。差异化的思维决定着产品的定位;产品宽度深度不仅与企业实力接轨,更应考虑市场未来需求而不是市场当前需求;产地、原材料、深加工、储运以及科技含量、文化含量也都是考虑因素。做产品还是做流通,必须明确定位,定位不准就会导致混乱,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运作区别较大。没有前沿技术,没有质量标准,产品附加值就难以提高,产品质量就难以保证,产品就不能产生应有的价值,参与竞争的结果是沦落为同质化、低档化,消费者没有多少选择空间。专业化的人才必不可少,外行辗转腾挪不如内行轻描淡写;从产品设计、生产加工、推销手段、形象展示到业务外联、言谈举止都要体现专业化,都要成为整体价值链重要的一环;环环相扣,产品从品质、有形包装到无形包装、企业形象才能竖起来。这也是品牌意识在具体产品和无形产品上的反映。
    三、广告投放与战略、营销战术相匹配。平面广告与报纸广告有所不同,前者时间短,观众不易看清,要求活泼、吸引眼球、重点突出,还要考虑节奏、色彩、速度,广告投放需要瞄准焦点,焦点只有一个,越突出越好,而不能诉求太多,面面俱到只会分散注意力。报纸广告则可以宣传企业形象,版式相对固定,可以做企业形象宣传,但也要照顾到诉求点,不能过于分散注意力。企业产品战略制定的出发点不是企业如何赚钱,而是真正换位思考,站在客户角度,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在各个方面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适时引导新需求。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营销队伍,依靠制度化的拜访与产品创新相结合的手段,稳固既有渠道,开发新渠道。同时,把客户培养成“免费的”广告队伍,才是企业真正的制胜关键。在卖场终端营销中,应重点把情景化购物放在首位。顾客的购物有两种方式:计划性购物与情景化购物。前者是指消费者在实施购物前打定了主意的,在地点、产品、品牌与价位方面多少有了比较明确方向的购买行为;而后者是指消费者在销售现场临时形成决策的购物行为。销售终端应平衡供应商因素,强化卖场情景化设计,制造情绪化购买冲动。
    商业模式既是企业运营模式,又是企业赢利模式。选择什么模式是企业自主的选择,也是被动的选择。自主的选择,反映了一个自信的开放的企业形象;被动的选择,是企业迫于外部压力妥协的结果。反映在企业行为模式上,前者的员工行为趋向开放、包容、坦诚,后者的员工行为保守、拘谨、排外。这是企业文化不自觉的体现,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反过来对企业赢利能力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关专著已对商业模式有若干细分,但什么模式不重要,重要的企业有专才、产品有特色、经营有战略。
                                                 (编辑部 彭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