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故事,是写古巴老渔夫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在第八十五天出海时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条巨大的马林鱼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精疲力尽,被他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在返回途中多次遭到鲨鱼袭击,归来时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大脊骨。
故事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简单感人,催人泪下。老人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八十四天没捕到鱼,别的渔夫都把他看作是失败者。他消瘦、憔悴,手上刻有很深的伤疤,甚至没钱买食物吃。但老人并不绝望,依旧出海,终于在第八十五天独自驶向大海钓到了一条大鱼。而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他明知对方势力比自己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在征服了大马林鱼后却又遇上了另一个对手――鲨鱼,它们一再来袭,老汉用尽一切手段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刀子折断,短棍也丢掉了,没有了“武器”,他就用舵把。尽管最后鱼肉全部被吃光,却无法摧残他的意志,他是精神的胜利者。老人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
海上的三天充满危险,历经磨难,老人只靠吃一些捕来的生鱼果腹。孤独和枯燥并没有使他悲观消沉,老人乐观风趣又极富童心。当他看见落在小船钓索上的一只小鸟时,高兴得像个孩子,便问:“你多大了?这是第一次出门吗?”“好好休息吧,小鸟。”“鸟儿,乐意的话就住在我家吧,我总算有个朋友在一起了。”
老人是善良的,虽然他不忍心钓起那条大鱼,但是为了维持生计“因为当渔夫正是我生来该干的行当”。他心中充满了矛盾和忏悔,对这条大鱼怀有复杂的感情。“海里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他甚至认为五次碰上鲨鱼袭击是一种报应。
“他再往上爬,到了顶上,摔倒在地,躺了一会儿,桅杆还是横在肩上。他想法爬起身来。可是太困难了,他就扛着桅杆坐在那儿,望着大路。”“他不得不坐下歇了五次,才走到他的窝棚”。老人拖着极度疲惫的身体归航,也带来了其他渔夫的一片唏嘘,“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足足有十八英尺”,这使在场的渔夫们认识到老人这场搏斗的艰巨和受到的磨难之深。
老人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归来,再一次诠释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精神力量。
最为传奇的是,1930年作者海明威所乘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难,老人圣地亚哥的原型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将其搭救并送往一个岛屿。海明威很欣赏他操纵船只的能力,1938年雇他担任现代化渔船“比拉尔号”第二任大副。1942-1944年期间他陪同海明威驾船在加勒比海追猎纳粹潜艇。50年代中期,《老人与海》拍摄成影片期间,他和海明威一起随摄制组到秘鲁拍摄海上捕大鱼的镜头,与海明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61年海明威自杀后,他不再捕鱼。常在海边的小屋中接待世界各地的来访者,回忆当年和海明威一起的日子。101岁时依然健在。
(物业部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