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中,上到国家大政方针、经济政策、军事战略的出台,下到我们普通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购买、一日三餐的搭配、日常工作的开展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一个主题——选择。重大的选择我们称之为抉择、决策,一般性的选择我们称之为选择。这不得不说选择涵盖我们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显出选择的重要性。那么,关于我们普通人面临选择时应该注意哪些关键性问题,个人认为想要搞懂选择至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量:
一、选择首先需要什么?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抱怨:“实在没有什么办法了,当时的情况下我只能这样做。”此话听起来看似别无选择、迫不得已。事实上并非如此,无论任何情境下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力。《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二战期间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那几乎就意味着被宣判死刑。弗兰克尔当时非常痛苦,不少犹太人也从为什么的愤怒与恐惧,演变成这就是命的消极接受,最终精神崩溃,死在营中。在必死的境遇下,应该算是没有了选择吧。其实不然,弗兰克尔在狱中深刻顿悟到,他不能选择当时所面临的不良境遇,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苦难。于是,他抖擞起精神,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应对这一切,用顽强与乐观塑造属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凭借着这一终极的选择自由他最终活着出狱,熬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寒冬。通过弗兰克尔的经历,应该看到没有什么是不能选择的,选择一种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一切可能比选择本身更重要。
二、是否一定要做出选择?
上文提到我们普通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购买、一日三餐的搭配、日常工作的开展无时无刻都在面临着一个主题——选择。但是,这些选择一定全都有意义吗?得到的答案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此,面对日常生活的全部我们必须清醒的是,如果生活中的某些选择不能提高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那么这些选择的存在就值得我们商榷了。倘若只是为了选择而选择却忘了选择的初衷,那么失去的不只是选择本身,更是生活的简单与快乐。所以,在面临选择时,不妨时时处处以生活的简单快乐为选择的出发点,不迷信、不盲从,懂得该选择的要选择,不该选择的就应该释怀,怀着最真的心和最虔诚的念大踏步地迈向简单快乐。
三、真的没有其它选择项了吗?
我们常说上帝在为我们关上一扇门时也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可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然而当我们身在局中时,却常常碰得头破血流而找不到那扇窗。事实上找不到那扇窗就是因为我们陷入了选择的怪圈,只考虑已有的选择项却忘了自身也可以主动创造选择项。譬如就周末要不要去图书馆读书,去与不去之间我们往往都能找出一大堆的理由说服自己,这个时候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怎么选都是错误的。那么有没有第三选项呢?比如去图书馆目的是学习,缺点是距离较远,那么在家看书就可以了,只不过在家看书容易打扰分神。那么能不能在附近找一个安静却又易于精神集中的地方呢?如此我们不难想到附近的咖啡厅或者奶茶店就是多者兼顾的不错选择。由此我们可以明白,选择不只是非黑即白,更应看到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而这个灰色地带就是我们主动创造的第三选项,也正是这个第三选项为理性选择推开了一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窗口。
(幸福店 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