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许多企业都在为经营业绩犯难。受经济形势的影响部分行业出现下滑,原先车水马龙的场所,如今也变得门可罗雀,用最直接的话就是说“今年买卖不好干了”。这样问题出来了,每个部门都有经营计划,计划完成情况影响到晋升、奖金等“大蛋糕”的成绩。所以,到了年终就可能出现为完成业绩而“东拼西凑”的造假现象。
当然,平时努力的部门不用为此犯愁,因为他们的年度任务都在平时按部就班地进行。而那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部门就要考虑如何面对。于是乎,花样百出,不一而足。有的部门会选择把明年的收入加到今年的考核成果中;也有很多部门把今年的费用放到明年列支。在奖金和晋升的诱惑下,他们总是想办法提高到本年度的业绩,这样的结果是,他们按期“完成”了任务。这样做直接的好处:这些部门分得了应有的奖金,同时,部门领导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表面看来形势大好,可是,今年没有报的费用早晚要体现,明年的收入又如何提高?实际上,有些部门可能今年获得了高额奖金,可是,这样的数据掩盖了经营的实际情况,不利于领导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可能正在或将要阻碍企业的发展。同时,领导会根据你今年的完成情况下达明年的任务,这样对于本部门来说,显然会增加明年的经营压力。
对于企业来说,给部门下达任务,是为了激发部门潜力,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各部门要如实反映部门的问题,不要用假象来应付。任务不能完成要找原因,要敢于大胆暴露自己部门的短板,只有这样才可能突破瓶颈。应当看到,大市场环境因素固然重要,部门领导者的能力也很重要,部门要及时针对自身的“病因”拿出办法,而不能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从经营实际情况看,数据的下滑存在很多原因,骤然下降不可怕,可怕的是数据慢慢下降;慢慢下降也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有关部门面对慢慢下滑的业绩不知如何面对,这就会出现“温水煮青蛙”,最后导致老客户流失的严重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厘清思路看行动。只有如实反映经营状况,才会找出问题根源,也才会能真正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推动经营工作健康发展。
(营采中心 冯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