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学问,说话水平是体现一个人情商的重要标志。我们从蹒跚学步开始便学说话,但当步入社会后才发现,怎样说漂亮话、怎样让他人能够由衷地接受我们的意见、建议,这才是真正的会说话。
社交有个黄金比例,即说话的时候意见和夸奖比例应保持在2:8最合适,也就是说,我们在和别人沟通时,每夸人8句,才能提2句中肯的意见,这是让对方最容易接受我们意见的方式,否则就容易好心办坏事。但漂亮话也并不是要说得天花乱坠,而是要让人听了舒服的同时,圆滑却不失真诚、幽默却不失严谨,一些漫无边际、不切实际的话反而会让人更加反感。
有的人说话前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方才说出口,真正能做到“慎言”,三思而后行,不该说的则缄口不言;而有的人心里想的事情本应经过大脑思考后才可以说出,却无意识地绕开了这一关键路径,不经任何修饰加工,便脱口而出,一吐为快,即使话语间并没有恶意,却让人听了不舒服。语言是了解一个人的重要途径,一个说话语带机锋、句句刺耳的人,即使有一颗善良的心,谁又会想对他有进一步的了解呢?反之,一个人说话委婉得体,让人听了如沐春风,如冬日暖阳,给人以温暖舒服的感觉,谁又不想与之深入交往呢?
有些人善于夸夸其谈,大道理张口就来,自认为说得头头是道,实际只是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兜兜绕绕,别人的沉默只不过是“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罢了。现如今社会上的普遍现象是,只要与我不牵扯任何利益关系,你说什么都对,我都赞同,因为人人都有一双喜欢听好话的耳朵,别人不予以反驳,都在惯着你的耳朵,长此以往,使得你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或是思维不能转到其它角度,接收不到外界信息的同时,不断加固自己的“信息茧房”,让自己更加故步自封。
人人都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们不能被事物表象所迷惑,要多学习、多思考,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待人处事灵活变通,根据具体情境做出不同的应对;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范围,改变思维方式,否则就会变成别人语言下的俘虏,任人收割。
(高新店 赵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