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 Internet Explorer 或使用 Google Chrome 浏览器。
如果您在使用双核浏览器,请切换到 高速 / 极速 / 神速 核心。

镜子

当前位置:首页 > 丰华报详情 >
2017-11-14
点击
  

镜  子

    公司党委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党员观看了《极限人生――记一级伤残军人朱彦夫》。17岁的朱彦夫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中,被炮弹炸瞎了左眼,极寒的天气冻坏了双手双脚,被截去了四肢,右眼的视力也仅为0.3。他却干出了许多四肢健全的人没有干出的事。朱彦夫就像一面镜子,他能照映出我们的差距和不足,激发我们新的热情和活力,坚定我们的理想和信念,让我们思考怎样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文化是改变落后面貌的基础。在朱彦夫回乡担任张家泉村党支书后,认识到了文化对于改造家乡贫穷落后的重要性,自己出钱在农村成立了农民夜校,让不识字的家乡父老学习文化。在他63岁的时候,历时七年七易其稿写出了30万字的小说《极限人生》。对于一个失去四肢和左眼,仅靠0.3的右眼和用两支残臂写字的朱彦夫,这是何等强大的意志力。农村的贫穷落后靠文化知识去改变,企业的兴旺发展也要靠有知识、爱学习的人才支撑。我们有健全的身体,面对朱彦夫,我们该怎样学习呢?
    当干部就要带头干。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朱彦夫拖着病残的身体,戴着17斤重的假肢上山下沟,带领家乡人们一起找水源、打大口井、修大寨田、建水渠、栽果树、架电线,利用一个冬季,将村里2华里长500米宽的赶牛沟挖高填低,改造出一块60亩的山间小平原,改变了家乡没有水浇地的历史,实现了“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果树缠腰”,让农民口袋里有了零花钱。朱彦夫说:“我跪着,我爬着,我说,我写,共产党员名实相符的话就得这样干。”“我干一个完整人的工作量”一直是朱彦夫的梦想和追求。他没有手,却把群众的事办得更实,他没有脚,却引领群众踏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报答和感恩,是朱彦夫对党的承诺。朱彦夫说:“家乡的土地和人民养育了我,在我受伤回乡以前却未帮家乡做点事。我要利用我残缺身体的一点光温,为家乡做事,让乡亲们有饭吃,有衣穿,过上温饱的生活。”他说了,也做了,他的所作所为成为家乡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雕刻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荣承诺。“我穿着人民的,用着国家的,如果我不干点事,就感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更对不起自己。”25年的村支书,没有向村里要一分钱的待遇,还将自己的残疾抚恤金,扶危济困,用于家乡建设,成为全体党员学习的坚持党性,服务人民的时代楷模。
    朱彦夫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表明,崇高的人生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奋斗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认真学习朱彦夫,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担当起人民赋予的责任,应当成为所有共产党人终身的价值追求。                           (安保部 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