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和复杂的疫情形势,有人说它残酷,有人说它是机遇,有的人挣得盆满钵满,也有的人为一份微薄收入到处求助无门。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中找到自己的路,明确前进的方向,哪怕过程艰难,但至少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踏实,“成本”或许就是一个突破点。
生活中,每一种选择都有成本。我们做的每种选择都离不开三种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在此,浅谈一下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前两种成本。沉没成本通俗来讲就是过去发生的,现在或将来不能改变的支出(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生活中的沉没成本有很多,大多数人经常会不自觉沉溺其中,或是不甘心或是想尽可能多地将其转换为收获。比如:企业购置的机器设备、生产线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容易陷入“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纠结中,然后一直不处理,这就很容易使之变为沉没成本。但如果经分析确实处于弃用状态,将其变卖出售,获得部分剩余价值,那么该资产成本就不会全部沉没。再比如,为了不浪费票钱,去逛空有噱头的景点,反而耗费了精力和时间;为了不重新奋斗,继续在鸡肋的工作上苦熬,反而阻碍了前进的步伐;为了已经投入多年的情感,明明不爱了却继续相处,反而耽误了真正的幸福……盯住沉没成本不放,并不能为未来带来多大的收获,只会让我们在犹犹豫豫中错失良机,我们应做的就是断舍离,及时止损。
如果说沉没成本代表的是如何看待过去,那么机会成本则决定了如何面对未来。机会成本指的是选择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一方面时,放弃的用于其他方面所产生的收益。比如:选择了坚持以往的发展理念和产品结构就可能错失了改革转型的时机,选择了高薪的工作就可能会放弃很多生活娱乐的时间等等。当我们意识到机会成本这个问题的时候,反向思考,选择不做什么才是智慧的考验。因为很多选择可能不是二选一,是多选一,没有哪一种选择就一定是收益最大的。我们只需要确定众多选择中绝对不做什么,在剩余选项中选择一项去做,就能最大程度降低机会成本。比如:疫情期间全民居家隔离,很多人会因为不能上班没有收入而焦躁不安。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段看似无可奈何的时间,并不是没有其他选择:可以读书学习充实自己,可以陪伴孩子和家人增进感情,可以做志愿者帮助别人,当然也可以看电视刷视频玩游戏。很显然,想要将机会成本降到最低,就不能选择最后一项更不能沉溺于损失收入的焦虑之中。
我们的手中有很多资源,而其中最重要的,对每个人都公平的就是时间。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对过往的投入、损失的不甘中,浪费在纠结选择做什么才是最有利的中,既损耗了时间资源,更加大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因此,我们应当学会:对于过去,要及时反思分析,断腕止损;对于未来,明确有哪些选项可供选择,确定绝对不做什么,然后在剩余选项中果断抉择,大胆放手去做。
(财务部 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