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七十有八,耳不聋,眼却花,老花镜不离眼。
几年前,母亲学会了用智能手机。我们让她做群主,建了一个亲人微信群,取名相亲相爱。母亲笑了。
母亲喜欢阅读,自然也喜欢网上的小文。看到可读性强的文帖总会发到群里,供大家分享。对于一些谣言,她有时难以辨别,但是我会给她指正。后来,她怕不实之文遭亲人批评,索性先发给我,确定真实才敢发群。母亲对儿孙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所以医学保健小文发得偏多。
偶有一天,我发现有亲人退群了,却也不便于干涉。也许是文帖不合口味,也许是嫌母亲唠叨。
母亲没有觉察,依旧兴致勃勃地发帖。一次家宴,大家议论到一个话题,母亲说,我先前发过这则消息,你们忘了吗。我们面面相觑,有些尴尬,我赶紧转移话题,搪塞过去。我怕母亲知道真相。
半年过去了,不知是粗心,还是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对于此事,母亲仍然不知。我欣慰了许多。我小心翼翼地掩饰着,生怕露了马脚,惹母亲伤心。
一天,我和母亲在家。她叹出一口气:“你们每个人的身体弱项我都能数过来,几日前,在咱群里发了一篇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小文,不知他们看过没有,唉!人老了,说话都让人觉得是陈词滥调,就算是看了也不会放在心上”。无语凝噎。那一刻,心疼她对儿女疼爱的落空,悄悄转身,怕母亲看到我眼里含着的泪。
娘心要有多大,才能承受儿女的不睬和嫌弃。
娘心有时很小。许多年前,一个中秋时节的夜晚,劳累的母亲一觉惊醒,发现年幼的儿不在床上,低头一看,娇儿掉落在地,借着窗外月光,隐约看见旁边一团红彤彤的东西,禁不住哭出了声来。开灯看去,那团红色竟是月饼包装上一片儿飘落的红纸。
娘心有时很大。许多年前,一个乍暖还寒的深夜,为赶去陪伴在医院待产的女儿,母亲独自骑着自行车,从河面涨水半米的小桥上飞驰而过。愣是把站在桥头踟蹰不前的两个小伙儿看得目瞪口呆。
老舍说过,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我会待在微信群里,听母亲絮絮叨叨,也愿真相不被母亲知晓。就这样,一直陪她到老。
(热心作者 王芳)